□本报记者 白亦雪
“十三五”规划实施期,我区将立足现有产业基础,充分发挥比较优势,继续咬定“一中心三基地”的产业定位不放松,坚持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,以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、“互联网+”行动计划为契机,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,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、特色农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体系。届时,我区产业核心竞争力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。
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
未来五年,我区将顺应制造业服务化、消费个性化多样化趋势,利用先进技术、科学管理模式,坚持做大总量、提升层次、拓展能级,研究把制造业中的服务功能剥离出来的有效途径,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。
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。围绕社会化服务、专业化分工,大力发展现代物流、金融服务、商务服务、信息服务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,加快建立高效生产服务体系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。依托港口、公路、铁路等运输优势,整合区域物流资源,以港口物流为龙头,陆路物流为支撑,着力打造中国北方沿海港口物流集散基地。
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。提高服务质量、规范服务标准、拓展服务领域,全面发展休闲旅游、商贸餐饮、健康养老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,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。
“对于旅游业未来的发展,一是利用好27.9公里的海岸线资源,大力发展邮轮游艇、帆船帆板、四季浴场等高端海上项目,做好海的文章;二是利用好78公里长的古长城遗址,加快环长城公路建设,不断提升长城沿线景区景点的品质,做好山的文章;三是充分利用好24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天然地质博物馆——柳江盆地,搞好科普观光游,做好地质的文章。全力打造山海相依、南北呼应、四季宜游的海港区旅游新格局。”区旅游局局长骆欣说。
改造提升发展制造业
未来五年,我区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,着力提升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,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,改造提升传统产业,重点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,突出高端化、集群化、链条化的发展方向。我区将改造升级玻璃建材业。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,推动凯盛科技重组耀华集团,提高玻璃深加工比例,重振耀华品牌。依托耀优玻璃、开普玻璃等企业,着力发展应用于电子信息、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玻璃深加工产品,打造建筑节能玻璃、新型能源玻璃和高强度防热玻璃生产加工基地。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。依托环亚设备等企业,力争在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等方面取得突破。壮大金属冶炼及压延业。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引导钢铁企业与装备制造业对接,联合开发钢铁新材料和中下游产品,提高产品附加值。推动粮油食品加工业发展。充分发挥深水大港、临近原料基地和消费市场的综合优势,依托大型龙头企业,以原材料基地化、产业规模化、加工精细化、特色品牌化为方向,以粮油食品加工为重点,做大精加工、做强深加工、做优产业链。突出发展重点产品集群:一是玻璃制品产品集群;二是新型铝材产品集群。
区重点项目办主任刘晓波说:“近期,我们将通过加快实施雪花啤酒的搬迁扩能、一重机械等项目,推动结构不断转型升级,打造传统产业的升级版;通过抓国药物流配送以及莲花岛、海螺岛等海上旅游项目,以及大润发商贸广场、茂业中心等项目,推动现代服务业大繁荣大发展。”
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
未来五年,我区将通过引进技术、合作开发与自主创新相结合,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与建设,加速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、集聚化发展。主要实施途径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。依托双轮环保、绿之翊等现有龙头企业,以做大规模为目标,通过政策引导和工程示范,围绕提高工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装备水平,大力发展袋式除尘、脱硫脱硝及余热余压利用、清洁生产和餐厨垃圾处理利用等环保技术和装备。积极推广新能源产业。坚决淘汰落后产能,推进石门寨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,促进区域转型发展。依托博硕光电、河北羿珩等企业,发展太阳能电池组建、光伏发电控制系统、太阳能电池片自动焊接机等光伏设备,打造光伏科技产业园。加快推进华能风电等项目建设,不断拓展风能、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领域。培育发展电子信息产业。以尼特电子、德昌电子等智能电子企业为支撑,加快传感网集成与融合技术研发,培育发展自动控制传感器、无线射频识别、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,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城区。
扶持发展现代农业
未来五年,我区将大力发展特色优质、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。
突出发展高效特色农业。加快老君顶生态农业观光园、花厂峪生态农场等项目建设,打造龙凤山庄、连峪山庄、宝润生态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园区。
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。扶持发展一批农业龙头,推广龙头企业、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,鼓励农业企业、农产品购买商向“订单农业”发展,实现农业结构由“生产导向”向“消费导向”转变。
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。建立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,推广新品种引进栽培技术,突出发展蔬菜、大樱桃等设施栽培技术,重点推广黑色系列品种和紫甘薯栽培技术,调整玉米作物产业结构,逐年减少玉米种植面积,大力推广新型农作物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。
区农业局局长梅红霞说:“按照稳定产能、提高效益的思路,坚持‘强蔬菜、壮菌业、稳粮油’原则,将我区原区域所有大田玉米全部调整;创建特色采摘园区,举办草莓采摘节、樱桃采摘节、桃花、梨花观赏节等季节性体验活动,丰富园区创建内容,吸引游客观光采摘;创建推介平台,提升本地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,通过农业微信公众平台,同时利用‘互联网+’模式,推介本地特色农副产品,提高我区名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。”